廣東省通信管理局高度關注APP的個人信息保護和數據安全問題并持續開展相關監管工作,2020年1月16日召開APP監管政策宣貫會,對省內基礎電信企業、主要應用商店、重點APP運營企業傳達APP相關整治工作要求及監管法規依據。“3·15”之際,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再次聚焦用戶權益保護開展APP隱私合規及網絡數據安全專項檢查工作,督促各應用商店排查疑似違規APP 七萬余款,發現并下架違規APP 5998款,駁回違規APP上架申請2807次。近日,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加大執法力度,對抽檢存在問題的21款APP運營者發出責令整改通知書并同步通知應用商店下架處置,對問題突出的“我連網”“聚超值”等5款APP運營者做出警告并罰款的行政處罰。
此次查處的APP問題有兩類,一是違反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主要體現在“無隱私政策或隱私政策中沒有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規則”“違反必要原則,索取或自動開啟可收集用戶敏感信息且與當前服務無關的權限”“未提供賬號注銷功能或指引”“默認同意或默認選中隱私政策、服務協議”“不給非運行必要權限自動退出”“私自共享給第三方”“未明示收集規則提前索取權限”“超出隱私政策列舉范圍索取權限”等;二是存在可能導致信息泄漏的APP安全隱患,主要體現在“源文件風險”“安全策略風險”“組件風險”“Activity劫持風險”“SO注入風險”“通訊傳輸風險”“內部數據交互風險”“程序反編譯風險”“鍵盤劫持風險”“WebView遠程代碼執行漏洞”等。兩起典型案例通報如下:
一、深圳某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我連網”APP索取與服務無關的高敏感權限。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在協助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調查“我連網”APP提供野豬肉和野豬捕獲工具相關商品信息的案件時發現,該APP還存在違反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的情形,具體表現在:APP安裝后首次運行,在沒有使用任何功能和未告知收集個人信息規則的情況下,就向用戶索取包括“通訊錄”“拍攝照片和錄制視頻”“錄制音頻”“發送和查看短彩信息”等敏感權限在內的7項手機權限,APP正式運行后主要界面也未見隱私政策或其他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規則,屬于典型的“未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未明示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和“違反必要原則,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違法違規情形。
二、廣東某互聯網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運營的“聚超值”APP安裝后默認開啟“短信”等多項權限。該款 APP安裝后尚未運行之前就已默認打開用戶手機的“存儲”、“電話”、“位置”、“相機”、“短信/彩信”權限,APP首次運行及正式運行后的主要界面均未發現隱私政策,注冊賬號時雖有《服務條款及使用協議》,但卻直接默認勾選同意,且該協議也未提及任何手機權限獲取和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情況。
上述兩起案件,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均已依據《網絡安全法》《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相關規定責令該兩家公司整改并對其做出給予警告和罰款的行政處罰。
另外,廣東省通信管理局還在疫情防控期間對省內疫情防控有關互聯網應用開展網絡安全威脅監測,并為疫情防控重點保障APP運營單位在數據安全防護和隱私合規等方面提供相關技術服務和政策指導,切實保障我省疫情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和相關APP的網絡數據安全。
個人信息保護和網絡數據安全監管工作任重而道遠,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繼續履行職責做好網絡安全和APP監管工作。